總網頁瀏覽量

2007年6月9日 星期六

武 和 舞

"" 和 "",一種是剛,一種是柔,兩種你都要融入、投入,讓 "武" 像 "舞",讓 "舞" 像 "武! "

你這個 "" 和 "",讓它融入、投入,柔有好處,剛也有好處,你如果說只偏於一邊,會一無是處! 你要融入兩種好處、益處,是不是這樣? 所以你要 "",也要能夠 "",那你就不會輸、不會輸!

它就像是一種 "庫",一種倉庫、一種倉儲,你把 "" 跟 "" 融入、投入,它就像是一個很大的倉儲,一個倉庫,你隨時、隨處,想要把它取出。你要用 "" 或是用 "", 隨時、隨處可以想取出就取出,就變成你的 "掌中物"、"掌中物",你有沒有很清楚、很清楚? 而且這個 "柔",這個舞蹈的 "柔",它的好處就像,就像是什麼? …身心柔軟,柔軟之 ""、柔軟之 ""!

2007年6月8日 星期五

皈依的緣起

(師):「世間器 - 只是一個器具,本身就會產生一種力,可能會產生攻擊,可能會衝激、衝擊,要運用它的力! 這個力就像在下雪、就像空氣,然後灰塵的累積,它的點點滴滴,你運用得宜,就知道 借力使力。

你借一把器具、一個用具,或是一件武器,不管聲東擊西都可以,但是你要知道怎麼去做、怎麼處理最適宜! 它有不同的等距,不同的面積,不同的體積,是不是這樣? 表象不一! 但是它的用途、它的力,是同樣的道理。

那你要怎麼用呢? 這是重點! 要借力使力! 你使用任何一個東西,你想要出擊或使用它這個工具,叫做 "借力使力"; 因為它有力,你也有力,要省力,所以一定要借力使力。如果能夠借力使力就可以撿便宜、佔便宜,佔盡天時地利就是借力使力,但是你要借用器具,一定要有"義舉"、"善舉" 才能夠得利。」

(徒):「善舉、義舉…」

(師):「對! 這樣你才能夠得利、借力使力,也要得利,那就要有 "善舉"、有 "義舉",所以你看到世間器,你所看到的世間器呈現在你眼裡,你應該怎麼來善用世間器? 但是世間器也是生滅不已,它一定會壞去,所以當你們看到任何一種器,叫作世間器,最好能夠運用得宜,那你們就會成大器! 只要懂得借力使力就會得利,而且成大器,這就是說你們懂得世間器,它這一種目的! 要瞭解它是表相不一,但是善用器具你可以達到很大的利益,而且你就會成大器!」

(徒):「剛剛提到 "",我想到老子講的 "大智若愚",大器晚成其實應該是大器無成,因為真正的大器是無成,既然沒有成也就沒有壞…」

(師):「為什麼這個 "器" - 大器,什麼叫大器? 你到底是要有氣還是無氣? 還是有氣無力? 生氣的氣,這個氣,大氣的生成才有大氣的大成! 天地之間是不是有大氣、有正義? 我們人到底還是生活在天地裡,我們來到這裡,身上就有所謂的 "",你裡面是氣,外面也是氣,你要如何和大氣合一?

本來就合一,你現在卻有一個個體,就是因為隔著肉體,就形成的一個獨立的個體,其實本來大家都是一體,只是中間隔了不同的氣和不同的體,但是大家都不認識自己,都已經忘記,所以就不能夠出離,不能出離,就一直在六趣裡輪迴不已,你如果想要歸一,歸於一,歸於真理,那你就要懂得怎麼去 "皈依",尋找 "皈依"。這就是說 "皈依",所謂 "皈依" 的"原理"和 "緣起"。

"皈依"、大家都知道所謂的 "皈依" 就是要歸於一、歸於一體,因為整個天地其實是 "歸一",但是人哪他真的忘記了,自從在六趣裡他就回不去、回不去,他不知道怎麼回去。他以為利用這個世間器他就可以想到那裡,就可以到那裡。
譬如搭飛機或船的用具都可以,它畢竟是在有限的時空裡,他看不到的東西是無法搭飛機離去。你想要離開這個六趣不容易,因為這個六趣就像一個火攻的地獄。我們每個個體就像一隻小螞蟻,任憑你怎麼飛都飛不出去。但是有人以為他可以飛得出去,不要忘記這個火攻的地獄,它是非常龐大的面積,任憑怎麼樣飛是都飛不出去,你只要有這個肉體就飛不出去!

所以你一定要修到 "法身" 起,"斷愛去欲" 就可以飛離! 離開這個 "三界火宅地",但是呢,愚、是因為愚,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,這個 ""、還有 "",就怎麼樣都離不開這裏,離不開這個六趣,所以我們需要學習。當你學習,怎麼學習? 跟誰學習? 它有一定的涵意跟一定的定義,跟誰學習才可以讓你真正出離?
當然是要有一個很高的果地: 最高的果地,以我們所知的知識裡,我們知道是要向跟 "佛陀" 學習,祂是一個覺悟的人,所以我們一定要皈依,跟祂學習離開這裡。離開這樣的火攻地獄,就是 "三界火宅地",但是人們就是這樣的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,所以一直在六趣裡,所以我們要學習、然後就是要 "皈依",這就是所謂 "皈依的緣起"。

因為本來就是屬於一,那我們一直分別執著,我們執著於自己的個體、自己的私利、私欲,所以沒辦法出離。可是有很多人想要出離,但是他還有這個口腹之欲,也是沒辦法出離。他的心地,他沒有掃心地,有人是口唸咒語、或是口持佛語,這樣子已經不容易,但是還沒有辦法 "斷愛去欲",只要無法 "斷愛去欲",就無法真正出離,所以我們要學習這樣的真理!

佛陀教育只是一種真理而已,那要怎麼樣真正的學習? 就是 "" 跟諸佛菩薩的心地其實是"合一",只要是合一,因為是共同一法身,所講的 "法語" 是 "同一",什麼都是一。如果你的 "" 跟佛、菩薩同一、是一,沒有什麼相異,那祂自然、祂會印心印到你的心裡,你就懂得什麼纔是 "",那時候你就自動的,你什麼都是自動的! 你也是會清楚明白,或許有一天你可以達到 "不動地"!」

  

2007年6月7日 星期四

天下第一劍

這就是起劍,這就是起劍,起我的"天下第一劍"、"第一劍"、"第一",為什麼說我的劍是"天下第一劍"? 因為我的劍歷經千萬年也不改變,所以我的劍是"天下第一劍"、"第一劍"。這把劍、這把劍,提供我來練、我來練,我練的劍是"天下第一劍",已傳千百萬年。

這把劍、這把劍,讓我來練、練、練,我把身心來練,練、練、練,練、練、練,"天下第一劍",有什麼可以不改變? 它只是一把劍,為什麼它會不改變? 因為我練的是"智慧之劍",智慧歷經千億年也不改變,不改變。它會永遠、永遠、永遠,不管時間、空間是如何的變遷,它就是不變、不變、不變,所以我練、我練、我練。千錘百鍊,不改變、不改變、不改變。

所以我所練的劍是"天下第一劍"、"第一劍"、"一劍"。首先,練這把劍要有正知見,正知、正見要綿延、綿延,劍、劍、劍,劍、劍、劍,我要漸漸的練這個劍。看得見的是 "有形的劍","無形的" 就是一種知見,"智慧知見",它是一種 "無形的劍"。
我要把 "有形的劍" 與 "無形的劍" 一起練、一起練,練、練、練,練、練、練,一起練。這是有淵源、有淵源,什麼淵源,什麼因緣,讓我練這把劍? 有很深、很深的因緣。到底是什麼因緣讓我練這把劍? 因為我首先頭仰天,看到天邊,看天邊、它是那麼遙遠,看得到天,卻摸不到邊,那我是如何用我的心眼?

用我的心眼,我可以有遠見,多遠我都可以看得見,我只要一個念,就可以到達天邊,無論多麼的遠,我的念;我靠著我的心眼在練、在練、在練。可以綿延既深且遠。縱使是從前,從前它一樣會浮現,靠我的心眼,我看得見。
我一樣可以回到從前,從前也是千百億萬年,看得見、看得見,從前會漸漸、漸漸一一的浮現,只要我肯努力的練,我練、我練、我練。這就是說為什麼我要練這一把劍,因為從前,不管是在任何一個時間、空間,不同的層面,我都可以看得見,它有時候是若隱若現,有時候是真實的呈現,這就是說我為什麼要練它的其中的因緣。

我練、我練、我練,我不停的練,佛陀祂是悉知悉見,佛陀知道我現在就在練,異次元他們也看得見我在練,我在練,我練、我練、我練,我苦練、苦練。

2007年6月5日 星期二

練劍要用心眼來練

練劍要用心眼來練
師):「智慧劍,智慧之劍(知見),智慧本來就潛藏在自性裡面,只是很久人們自己沒有發現,要重新發掘、重新發現這樣的智慧之劍 ...

(徒):「講智慧劍、常常講到要用心眼來觀、用心眼來練,就可以看到這個人的下一劍、下一步,但是心眼是要怎麼來打開呢? 或者怎麼樣用心眼來練呢? 這個是不是可以解釋一下?」

(師):「怎麼樣用心眼來練? 心眼就是我常常告訴你的慧眼,心眼,一般人凡夫肉眼,一般的凡夫他是看不見,而且在一般凡夫的一般觀念,當他講慧眼,他以為是慧眼識英雄的慧眼,但是不是的!

佛家、佛語講的慧眼,就是一般凡夫、俗人所謂的心眼,它不一樣的! 但是用心眼一般人比較容易了解,因為這是一種觀念,那慧眼 - 佛家所講的慧眼,是五眼之一的慧眼和俗人所講的慧眼,有不一樣的慧眼,有不同的深淺,不同的觀念,所見有深、有淺,是不同的層面!

你每天、每天都有一個念,那你的念的來源,它的來源是因為你所見,你的肉眼所見,它會儲存在你的自性裡面,你是不是有兩個肉眼? 你每天看外面,外面你看得見,然後所見的東西就會儲存在自性裡面,不管你願不願,它就會自動儲存你所見,完完全全就會放在自性裡面,也就是所謂的八識田。

或許有一天、你所見會重新浮現,有一天要在特定的機緣,或者說時間、空間,這些東西或許會再浮現。有時候是若隱若現,也是因為緣,所以它會浮現!

那現在我要講所謂的心眼,要怎麼用心眼起來練? 因為你有一個念,你一定會有一個念! 有的人是念念相續,有的人是雜念,就是會起心動念,那這個念- 起心動念,它有一個起源、一個來源,就是會有一個念,它的來源是誰在起這個念? 就是你,你自己! 但是透過所謂的心眼,可是現在你卻看不見,所以叫蒙著眼! 如果你蒙著眼練,蒙眼 - 就是蒙著眼,用凡夫肉眼、用肉身在練!

如果你可以打開心眼,用心眼來練,也就是說你自己有慧眼,慧眼 - 因為埋得很深,它不是很淺在表面,它沒有浮在表面,因為你一直埋得很深、很遠,讓你看不見,你就是看不見! 因為已經埋得很深,而且埋了幾億年、幾萬年,太長久的時間,它就像一個深淵。深淵 - 你就像蒙著眼,你真的看不見,所以你要睜亮眼! 而且要有這麼一絲絲的光線,你才看得見! 也就是說要心光乍現!

要如何心光乍現呢? 你住在黑暗的空間,你長年住在黑暗的空間,你真的就是看不見! 你躲在暗室裡面,所以如何看得見? 你當然是看不見! 也就像蒙著眼。被什麼遮蔽而看不見? 裡面沒有一絲絲的光線,你的心眼如果說裡面心光乍現,顯露一絲絲的光線,那怕是只有一點點,都可以讓你看得見,真的就可以讓你看得見! 那麼這一種心光、這個心眼,是不是可以打開這麼一點點?

要如何打開這麼一點點的光線呢? 你要知道在暗室裡面、黑嘛嘛一大片,什麼也看不見,只因為沒有光線,那心眼也要透過心光才看得見,所以說要打開心眼! 也就是說要讓你的心光乍現,一旦心光乍現那你就看得見,你就真的看見! 會把你八識田裡面的東西一一浮現,就看你自己的訓練是深、或者是淺。

如果你有大願,你這樣子發現,啊! 在八識田裡面、有這麼多的種子,它會一一浮現,它因時、因地、因機、因緣,就會一一的浮現,只是說它有深、有淺,那你要重新練,就是說重頭練! 要經過演練,要不停的變! 它會變,它真的會變! 所以呀,就是要打開心眼

我講打開心眼,這是一種善巧方便的說法。心眼 - 聽得見,因為你聽得見,透過你的肉眼,你也看得見你是在練,你跟誰在練? 然後呢,因為你重練一遍、兩遍、三遍、無數遍,它記憶也是有深、有淺,它會記錄在八識田裡面。有時候你可以想起從前所練,有時候只有記起一點點,所以呢,你要練,不停的練! 現在還有什麼不懂的層面?」

(徒):「你剛剛說心眼要靠心光來看,…」

(師):「乍現,你要有光線,你才看得見…」

(徒):「那如何使心光乍現?」

(師):「你就要讓你有一種願,說你想要看見,你要發願,你要看見,你要打開心眼、打開慧眼! 不是蒙著眼! 你們現在是蒙著眼,是透過凡夫肉眼在看見,如果你關閉你的眼簾,你就看不見。那關閉眼簾,你以前曾經所見,是不是好像又浮現? 你好像看見某某的臉,雖然閉起你的眼簾,你有沒有看見? 那就是一種心眼! 但是你要集中心力跟念,你才看得見!

好! 現在打開你的眼 - 凡夫肉眼,你知道我所講有深、有淺,你所見是一種浮在表面上很淺、很淺的東西,好像看得見,可是你幾乎是看不見! 因為你所看到的就像一小點,你看不到全面,是不是看不到全面? 因為沒有光線,你真的看不見!
你要用心光照射你這個黑暗的房間,現在你就像住在一個很黑暗的房間,所以你看不見! 那你要怎麼打開你的心眼? 打開你的慧眼? 你要練、要練,要練到很熟練! 念念相續,集中在一點,集中在你想見,它就會浮現! 集中在一念、一個點,然後要問你自己,這個念的來源到底是誰啊? 你就集中這麼一念! 」

(徒):「那只要心眼可以看得見,那智慧劍就可以…起來練!」

(師):「起來練,你就可以自己練!」

(徒):「自己起來練,…」

(師):「對!」

(徒):「就不會說一定要跟著師傅來練,自己起來練…」

(師):「但是這個重點是說…重點你要怎麼去發現? 你要怎麼讓你的心光乍現,這才是重點!」

(徒):「是! 心光乍現就是要集中一念!」

(師):「當那個念,你就集中在一點! 要讓你這個真面,真人要露面,為什麼你這個真人要露面? 本來真人是不露面,所謂的真人露面是為你自己凸顯,就是說你要看到你的真面、你真正的臉!」

2007年6月4日 星期一

王者之劍與庶人之劍

(徒):「這個古聖、先賢有講 "庶人之劍" 和 "王者之劍",所謂 "庶人之劍" 就是這些人他們拿著劍,來彼此爭鬥、比劍、鬥劍。"王者之劍",按照先賢所講,他是用一種比方,以燕谿石城為鋒,齊岱為鍔,晉衛為脊,周宋為鐔,韓魏為夾…那意思就是說 "王者之劍",它不是 "庶人之劍" 那麼小,他是把整個國家地理當作是一把劍,可以利益所有的人民及其國家,跟 "庶人之劍" 是有很大的差別。那智慧之劍聽起來,至少目前聽起來,我瞭解好像是個人修練之劍,但是它應該也可以超越 "王者之劍",擴及於宇宙虛空才對,是不是可以這樣來講一講 …」

(師):「智慧劍,智慧之劍 (知見),智慧本來就潛藏在自性裡面,只是很久人們自己沒有發現,要重新發掘、重新發現這樣的智慧之劍 (知見)! 因為這個智慧之劍 (知見) 好像離自己很遙遠,因為你都看外面,就離自己很遠; 如果看裡面是看真面,只是存乎一念之間。它一點也不遙遠,它就在裡面! 離你這麼遙遠,只因為看外面,不看裡面,一線之間! 裡面跟外面是不是一線之間? 也就是一念之間!

不管是"智慧劍"、"王者之劍"、"庶人之劍",外型是一把劍,在自性裡面、只因為他們認為看過劍,把它當作是一把劍! 他個人看到這把劍,就說它是一把劍。

那 "王者之劍": 王、這個地方的霸王; 他只想要稱王。在古代他要稱王,他要有利、要有錢,還要有工具,所以寶劍、一把劍對他而言,就代表這種身份、地位、和金錢,所以他有一把劍! 當然表現在外面,他真是威風八面,要別人聽他的語言,服從他的知見,他一定堅持己見,或許他有善念,他會用忠、用賢來統御人間,這是 "王者之劍"!

他想要統領人間,他把在人間所看見的山川、地理、河間,當作是他統領的空間,對他而言,是一種地理空間,但是會隨著時間的演變,這個王一樣會消失在人間。他這個肉身已經不見,但是他的劍,可能比他的身要留存得久遠,或許他曾經講過的語言、聖賢的語言也有可能流傳在人間,訴說這個主人所行、所言,有些故事流傳在人間。

至於 "庶人之劍": 庶人啊! 就是一般老百姓、一般凡夫,沒有勢、沒有權,但是他畢竟也是一個人! 他這個人為什麼有凡夫知見? 其實在他的自性裡面,只因為忘記從前、他沒有見到自己的真面,他一直在六道裡往返流連!
其實只要他根據經典好好的修練,或者根據聖賢所言來修練,至少他也可以練到成仙! 如果他有緣,念到佛陀的經典,如果有更好的因緣,或許可以見到他自己本來的真面,就是所謂的真面目,但那是要有好機緣! 當他練、練、練,修練到某一個時間,他的智慧自然呈現,就是智慧知見,當然也是他的真面在見、在練!」

2007年6月3日 星期日

盲修瞎練

盲修瞎練
(師):「你要有正知正見,如果說你只是這樣子練劍,沒有正知見,盲修瞎練,那佛陀真的是會喊冤:「冤啊! 冤!」,你豈是在練劍? 你只是盲修瞎練! 怨啊、怨啊怨! 冤啊、冤啊冤! 真的就是會痛苦連連。
你練劍、練劍,練那一把劍? 是心中的知見,是心中劍! 什麼叫做心中? 它是無形的劍! 你的手中劍有形的劍,你手握有形的劍,你心中有沒有劍啊? 你看得見,你看得見,所以說你心中有沒有劍? 有! 是什麼劍?」
(徒):「是智慧知見! 智慧之劍!」
(師):「,看見的、知見的見,它不是一把劍,不是真正的一把劍,但是它可以是"利劍"! 只是透過你的知見,揮灑在眾人面前,所以它是一把劍,它怎麼呈現? 究竟這把劍是如何呈現? 要靠智慧來呈現,所以才稱為智慧劍, 因為它是智慧的知見!
你練劍不是盲修瞎練,如果真的這樣子盲修瞎練,佛陀已經離開人間兩千五百多年,祂是聽得見,祂也看得見! 從很遙遠的天邊,祂聽見,祂也看得見,祂真的是喊冤,冤啊冤! 因為眾生淪落在人間,淪落在人間,就墮入了痛苦的深淵,人間往返流連,要如何來申冤? 跟佛陀申冤、跟佛陀申冤,怎麼跟佛陀申冤?
你說眾生要如何申冤? 就是要好好的練、好好的修練! 可以讀經典、看經典,佛陀把經典流傳在人間、在人間,我們可以透過經典來修、來練,那為什麼在這個人間有很多人是邪知、邪見、邪念,為什麼? 你可知是為什麼?」
(徒):「邪知、邪見、邪念…為什麼? 因為有我見、人見,所以就有邪知、邪見!」
師):「還有所謂的偏見、常見、斷見、戒禁取見。我思、我念,我根據經典,我從不盲修瞎練,我是依著經典來修練,因為它歷經千萬年也不改變,千萬不要只是口唸、心不念,你要真心起來唸,也是真心起來練!」
(徒):「真心起來練! 不是妄心在盲修瞎練! 要真心起來練!」

碰壁、面壁和斷臂

碰壁、面壁和斷臂

師:「當年達摩祖師為什麼需要 "面壁"? 為什麼要 "面壁"? 因為他 "碰壁",所以他就去 "面壁"! 他碰到什麼壁? 他碰到梁武帝! 達摩祖師為傳法語來到東方,可是他碰到梁武帝,他怎麼講,梁武帝都聽不進去。梁武帝覺得自己有很大的功德累積,雖然他會請教達摩祖師開示法語、佛語。

達摩祖師內心懊惱不已,有無限的委曲想要歸去,不得已只好到少林寺面壁。他難道是為思過而 "面壁"? 非也! 他只是要瞭解東與西的相同、相異,他必須要窮究這樣的道理! 當他窮究道理、等待時機,也就是說 "因緣"、"因時"、""、"因機",就會有不同的徒弟來到他那裡,為他 "斷臂" 求法語。是誰 "斷臂" 求法語,你可曾記憶?

慧可 (神光) 為了求法語而 "斷臂",在雪地裡 "斷臂",只為求法語。達摩祖師雖然不是涕零感激,但是他會心動、產生漣漪,所以收慧可 (神光) 為徒弟。他認為慧可 (神光) 可取,把心法傳承給慧可 (神光)。一個是 "斷臂",一個是 "",所以這就是因緣和巧遇,他們兩個本來就會相遇在那裡,是一種奇蹟或者是巧遇!

為求法語,一個可以 "斷臂",一個可以 "面壁"。梁武帝雖然有蓋廟宇,表面上有功德累積,但是心裡執著、沒有斷愛去欲; 法身不起。如果沒有斷愛去欲,瞭解真正的法義和法理,就會一直在六趣輪迴不已。」

徒:「達摩已遠去,達摩的武功已不可追尋,失去蹤跡 ...」

師:「他是歸去來兮 ....」

徒:「只剩下 ...」

師:「武功心法!」

徒:「只剩下書中的典籍,現在這個時候武功重現,可以有各種錄影、錄音設備。」

師:「現在利用高科技,可以把武功的點點滴滴儲存記憶,要如何記憶? 就是利用現代高科技節錄、摘錄下來,儲存光碟的記憶,可以繼續傳承下去; 但是在古典經籍裡,武功心法要怎麼傳承? 是靠文字的記憶。但是它隨著時間的遷移,已經消失得沒有蹤跡,如何重新出現? 如果你有心法,就知道它是相通的,所以這叫 "緣起"。

因緣、因時、因地、因機這種 "緣起",它有音波、訊息儲存在宇宙虛空裡,你能夠用你的腦力、心力蒐集,它是一種 ""; 但這個 "" 要懂得解密,就是用 "語意" 蒐集,你合一、就可以抓取、擷取。擷取後的訊息,我用 "" 以肢體、語言表達出去,所看到的東西,可以是一種 "瑜珈"、一種 ""、一種 "",任何 一種 "法器" 或是武器。

如果你通了,自動看得到任何東西,就知道這個東西、它的用意,是一種用具、一種工具,你知道如何操作得宜。表現在外面,它有一個面積、一個體積, 怎麼樣採用它? 如何運用它最適宜? 你自己心裡有這個東西,你看到它,看在心眼裡,你也可以說熟悉,自然地就知道怎麼操作,絕對沒問題! 是大同小異,但是你要運用得宜,自然地你就知道看到一個東西,要怎麼提? 要怎麼踢? 要怎麼取? 怎麼放下去? 都不是問題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