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師):「說到"智慧劍"、"智慧劍",我已經講了很多遍,一遍又一遍,但是你也是聽了一遍又一遍,因為你沒有開心眼,所以縱使我講了一千遍、一萬遍,你只是隨隨便便就把它放一邊、擺一邊,為什麼你會一成不變,就是呢,就是什麼? 為什麼我講了一遍又一遍,你就好像你看不見。每天、每天,你就是沒辦法記憶前一天所講的"智慧劍"。」
(徒):「不但是沒辦法記憶所講的,所練的也沒有辦法記憶。」
(師):「實在是很可憐、也很冤。真的很冤。只因為你在睡眠,你已經沉睡了千萬年,真的! 為什麼你要沉睡千萬年?」
(徒):「我也不想睡,只是就是不行…」
(師):「所以我說你很可憐,可憐是可憐,你還是固執己見。」
(徒):「我沒有固執己見。」
(師):「如果說你沒有執著堅持自己的念、自己的見,那麼你就應該會起來練! 因為你走偏,你沒有走中間,如果你能夠真正走"中間",一定開"心眼"、開"慧眼",你的"真面"一定起來練,會自己練。因為偏一邊,不走中間,所以就見不到"真面";這個"真面"一直不起來練,當然所練就擺到腦的後面,就是拋諸腦後,"拋一邊"。
你要趕快起來練,恢復你的"真面",看看自己的"真面",不要這樣哀怨,過了一年又一年,一天又一天。縱使"佛陀"重現人間,親自教你練,練"智慧劍",為你"開佛知見",你還是沉睡一天又一天,一年又一年。因為縱使 "佛陀"出現,你就是看不見,你真的就是看不見,"佛陀" 要親自教你練,可是呢,你收不到祂的念、意念,祂會用 "念" 教你練。」
(徒):「我想這個都是任何修行人的一個問題…」
(師):「是一個 "願"!」
(徒):「就是說這個…就算佛陀現前講真知卓見,但是"佛陀"說的知見是佛陀的,他們並沒有辦法因為聽了這些真知卓見,就可以找到自己的"真面",因為 "真面"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呈現! 所以佛經讀了一遍又一遍,法語聽了一遍又一遍,但是還是沒有辦法信,還是沒有辦法見到自己的"真面",這是眾生的煩惱。
那妳講說中間、偏一邊,這個聽起來容易,妳說眾生都會執著己見,這個…沒有 "中道知見",所以沒有辦法開"心眼",所以沒有辦法見到自己的 "真面"。但是話講了、聽了,眾生還是一樣啊,沒有用啊,那現在怎麼辦呢?」
(師):「怎麼辦呢? 就"要變"、"要變"、"要變"! "權變"、善巧方便,一定要變、一定要變,隨著時間、空間的改變,一定會"變臉",你不變也得變。所以事先,你要知道你會如何的"變臉",你一定會 "變臉"! 你要先,事先、首先看到自己的 "真面",看到自己的"真面",你自己就可以掌控下一個"變臉"。無論它如何"變臉"、如何"變天",空間、時間如何的轉變,你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顏面,顏面、顏面。 」
(徒):「讓 "真面" 起來練! 」
(師):「對! 就是要讓你的"真面" 起來練! 你要"真面",不是"假面"! "真面" 就是 "真人" 在"練劍"。」
(徒):「"真人" 都不起來,怎麼叫他起來呢?」
(師):「因為你偏,只因為走偏。」
(徒):「好啊! 走偏,那怎麼來走正呢?」
(師):「你要走到正中間。」
(徒):「我怎麼知道那邊是正中間?」
(師):「因為人有私偏,私偏、它會偏兩邊。」
(徒):「私偏會偏兩邊? 所以要走到中間,那就是不要私偏,去除"私偏" 就可以走到中間,可是這個說了很簡單,但是人類無始劫以來的妄想、執著一直在私偏,怎樣讓他消除私偏,走到正中間?」
(師):「所以你要常常閱讀經典,佛陀的經典已經流傳在人間,你有緣就會接觸到正信經典,佛陀智慧儲存在經典,而且流傳在人間,你要看經典。」
(徒):「看經典、看經典,當然是對啊! 但是經典其實也看了一些,還有些人一生都在看經典,也是找不到 "真面",那又怎麼說呢? 對不對?」
(師):「因為他是用"偏見"在看經典,只因為自己的"偏見" 跟 "私偏"。」
(徒):「現在就變作是雞生蛋、蛋生雞的問題啦,你說看經典就可以去除偏見,那現在又說他沒有看見"真面"、是因為用偏見看經典,到底是說…」
(師):「他是用凡夫"知見"! 他要漸漸的深入經典裡面,經典裡面有"真言",不打妄言,眾生要屏除自己的凡夫"知見",不打妄言、不誑言、不虛言,這些都有記載在經典裡面,這是最基本的一種念: 一種概念! 你要看經典…」
(徒):「不妄言、不誑言。」
(師):「對! 要根據經典來練。」
(徒):「要根據經典…佛陀的經典浩瀚如海,那麼多,要根據那個經典?」
(師):「經典,你已經讀過很多的經典,有一些經典是權巧方便,所以你要入佛的知見,入佛的"知見"有大乘經典,你要閱讀"大乘經典"。」
(徒):「單單是"大乘經典" 也太多了! 要先找那一本?」
(師):「那一本經典跟你有緣,跟你有緣的那一部經典,你就可以發現,原來這部經典我可以把它讀到我的心裡面。真的是讀到心裡面,由淺入深,一直進入那裡面一種"佛的知見"。」
(徒):「難道就是法華經嗎?」
(師):「和你也算是有緣!」
(徒):「法華經,那還有什麼?」
(師):「只要是"大乘經典" 你都要接觸,製造這種緣,要去製造這種緣。」
(徒):「可是大乘經典太多了!」
(師):「有所謂的"楞嚴"、"華嚴"、"法華",這樣的"大乘佛教經典",你都要看一遍! "華嚴"、"楞嚴" 都是重要的經典,重要的經典,裡面有很多的"真言",你要仔細再看一遍,你真的要仔細再看一遍。」
(徒):「但是我相信有很多眾生看了一遍又一遍,也是找不到他的"真面",那要怎麼辦呢?」
(師):「怎麼辦啊? 所以就會有很多的菩薩乘願到人間,跟眾生來結緣。如果眾生在從前和這位菩薩有緣,他們就會再相見,會重新結"善緣",那他就會重新進入"佛的知見",也是講"緣",有它的"因跟緣"。」
(徒):「那麼講起來佛的真知卓見雖然在經典裡面 ,但是眾生一般雖然讀了千百遍,還是沒有辦法找到"真面",所以還是需要菩薩乘願、再來點醒這些眾生的心眼。 」
(師):「因為"緣"有深、有淺,有的人有深緣,有的人的緣是比較淺,這也是因為在不同的時間跟空間,有的人曾經結過"善緣",當下一個緣、下一個時間和空間,他就會再續前緣。佛陀也曾經說過,也要有 "因緣",真的也要有 "因緣"。」
(徒):「反正就是說,沒有因緣受到這些乘願再來的菩薩指點的眾生,他們單單要從佛的經典可以找到他的"真面",幾乎是很難、很難,難之又難? 」
(師):「它也不難,你這麼想也是一種"偏見"。因為你已經走偏,用你的淺見去斷言,這個也已經是一種"偏見" 跟 "斷見"。」
(徒):「也許我是淺見,但是我見過那麼多學佛的人,有些也是很高的知識份子,但都是淺見,沒有人有什麼真知卓見。」
(師):「那是因為他的念、他本身的念,他以為他是高見、遠見,其實那只是一種 "偏見"! 認自己高深、高遠,也是一種"偏見",因為它不是"真面"、它是"假面"。"真面"、"假面" 在"一念之間"。」
(徒):「"真面"、"假面"在"一念之間",娑婆好像也沒有幾個人有"真面",都是 "假面"… 」
(師):「所以這種隨時會"變臉","假面"也一樣隨時會"變臉",變成另外一張臉。我們主要是講練劍,但是練劍是善巧方便,最後你要回到從前,就是說見到自己的"真面",然後回復到從前,找回自己的"本源"。」
(徒):「找回自己的"本源',所以說"智慧劍" 是為了佛有多種善巧方便,"智慧劍" 也可以說是為了接引這些對武術、劍術有興趣的眾生。經由"智慧劍",當作是一種演練,它是善巧方便,最終也希望他們找到自己的"真面",回到自己的"本源"!」
(徒):「不但是沒辦法記憶所講的,所練的也沒有辦法記憶。」
(師):「實在是很可憐、也很冤。真的很冤。只因為你在睡眠,你已經沉睡了千萬年,真的! 為什麼你要沉睡千萬年?」
(徒):「我也不想睡,只是就是不行…」
(師):「所以我說你很可憐,可憐是可憐,你還是固執己見。」
(徒):「我沒有固執己見。」
(師):「如果說你沒有執著堅持自己的念、自己的見,那麼你就應該會起來練! 因為你走偏,你沒有走中間,如果你能夠真正走"中間",一定開"心眼"、開"慧眼",你的"真面"一定起來練,會自己練。因為偏一邊,不走中間,所以就見不到"真面";這個"真面"一直不起來練,當然所練就擺到腦的後面,就是拋諸腦後,"拋一邊"。
你要趕快起來練,恢復你的"真面",看看自己的"真面",不要這樣哀怨,過了一年又一年,一天又一天。縱使"佛陀"重現人間,親自教你練,練"智慧劍",為你"開佛知見",你還是沉睡一天又一天,一年又一年。因為縱使 "佛陀"出現,你就是看不見,你真的就是看不見,"佛陀" 要親自教你練,可是呢,你收不到祂的念、意念,祂會用 "念" 教你練。」
(徒):「我想這個都是任何修行人的一個問題…」
(師):「是一個 "願"!」
(徒):「就是說這個…就算佛陀現前講真知卓見,但是"佛陀"說的知見是佛陀的,他們並沒有辦法因為聽了這些真知卓見,就可以找到自己的"真面",因為 "真面"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呈現! 所以佛經讀了一遍又一遍,法語聽了一遍又一遍,但是還是沒有辦法信,還是沒有辦法見到自己的"真面",這是眾生的煩惱。
那妳講說中間、偏一邊,這個聽起來容易,妳說眾生都會執著己見,這個…沒有 "中道知見",所以沒有辦法開"心眼",所以沒有辦法見到自己的 "真面"。但是話講了、聽了,眾生還是一樣啊,沒有用啊,那現在怎麼辦呢?」
(師):「怎麼辦呢? 就"要變"、"要變"、"要變"! "權變"、善巧方便,一定要變、一定要變,隨著時間、空間的改變,一定會"變臉",你不變也得變。所以事先,你要知道你會如何的"變臉",你一定會 "變臉"! 你要先,事先、首先看到自己的 "真面",看到自己的"真面",你自己就可以掌控下一個"變臉"。無論它如何"變臉"、如何"變天",空間、時間如何的轉變,你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顏面,顏面、顏面。 」
(徒):「讓 "真面" 起來練! 」
(師):「對! 就是要讓你的"真面" 起來練! 你要"真面",不是"假面"! "真面" 就是 "真人" 在"練劍"。」
(徒):「"真人" 都不起來,怎麼叫他起來呢?」
(師):「因為你偏,只因為走偏。」
(徒):「好啊! 走偏,那怎麼來走正呢?」
(師):「你要走到正中間。」
(徒):「我怎麼知道那邊是正中間?」
(師):「因為人有私偏,私偏、它會偏兩邊。」
(徒):「私偏會偏兩邊? 所以要走到中間,那就是不要私偏,去除"私偏" 就可以走到中間,可是這個說了很簡單,但是人類無始劫以來的妄想、執著一直在私偏,怎樣讓他消除私偏,走到正中間?」
(師):「所以你要常常閱讀經典,佛陀的經典已經流傳在人間,你有緣就會接觸到正信經典,佛陀智慧儲存在經典,而且流傳在人間,你要看經典。」
(徒):「看經典、看經典,當然是對啊! 但是經典其實也看了一些,還有些人一生都在看經典,也是找不到 "真面",那又怎麼說呢? 對不對?」
(師):「因為他是用"偏見"在看經典,只因為自己的"偏見" 跟 "私偏"。」
(徒):「現在就變作是雞生蛋、蛋生雞的問題啦,你說看經典就可以去除偏見,那現在又說他沒有看見"真面"、是因為用偏見看經典,到底是說…」
(師):「他是用凡夫"知見"! 他要漸漸的深入經典裡面,經典裡面有"真言",不打妄言,眾生要屏除自己的凡夫"知見",不打妄言、不誑言、不虛言,這些都有記載在經典裡面,這是最基本的一種念: 一種概念! 你要看經典…」
(徒):「不妄言、不誑言。」
(師):「對! 要根據經典來練。」
(徒):「要根據經典…佛陀的經典浩瀚如海,那麼多,要根據那個經典?」
(師):「經典,你已經讀過很多的經典,有一些經典是權巧方便,所以你要入佛的知見,入佛的"知見"有大乘經典,你要閱讀"大乘經典"。」
(徒):「單單是"大乘經典" 也太多了! 要先找那一本?」
(師):「那一本經典跟你有緣,跟你有緣的那一部經典,你就可以發現,原來這部經典我可以把它讀到我的心裡面。真的是讀到心裡面,由淺入深,一直進入那裡面一種"佛的知見"。」
(徒):「難道就是法華經嗎?」
(師):「和你也算是有緣!」
(徒):「法華經,那還有什麼?」
(師):「只要是"大乘經典" 你都要接觸,製造這種緣,要去製造這種緣。」
(徒):「可是大乘經典太多了!」
(師):「有所謂的"楞嚴"、"華嚴"、"法華",這樣的"大乘佛教經典",你都要看一遍! "華嚴"、"楞嚴" 都是重要的經典,重要的經典,裡面有很多的"真言",你要仔細再看一遍,你真的要仔細再看一遍。」
(徒):「但是我相信有很多眾生看了一遍又一遍,也是找不到他的"真面",那要怎麼辦呢?」
(師):「怎麼辦啊? 所以就會有很多的菩薩乘願到人間,跟眾生來結緣。如果眾生在從前和這位菩薩有緣,他們就會再相見,會重新結"善緣",那他就會重新進入"佛的知見",也是講"緣",有它的"因跟緣"。」
(徒):「那麼講起來佛的真知卓見雖然在經典裡面 ,但是眾生一般雖然讀了千百遍,還是沒有辦法找到"真面",所以還是需要菩薩乘願、再來點醒這些眾生的心眼。 」
(師):「因為"緣"有深、有淺,有的人有深緣,有的人的緣是比較淺,這也是因為在不同的時間跟空間,有的人曾經結過"善緣",當下一個緣、下一個時間和空間,他就會再續前緣。佛陀也曾經說過,也要有 "因緣",真的也要有 "因緣"。」
(徒):「反正就是說,沒有因緣受到這些乘願再來的菩薩指點的眾生,他們單單要從佛的經典可以找到他的"真面",幾乎是很難、很難,難之又難? 」
(師):「它也不難,你這麼想也是一種"偏見"。因為你已經走偏,用你的淺見去斷言,這個也已經是一種"偏見" 跟 "斷見"。」
(徒):「也許我是淺見,但是我見過那麼多學佛的人,有些也是很高的知識份子,但都是淺見,沒有人有什麼真知卓見。」
(師):「那是因為他的念、他本身的念,他以為他是高見、遠見,其實那只是一種 "偏見"! 認自己高深、高遠,也是一種"偏見",因為它不是"真面"、它是"假面"。"真面"、"假面" 在"一念之間"。」
(徒):「"真面"、"假面"在"一念之間",娑婆好像也沒有幾個人有"真面",都是 "假面"… 」
(師):「所以這種隨時會"變臉","假面"也一樣隨時會"變臉",變成另外一張臉。我們主要是講練劍,但是練劍是善巧方便,最後你要回到從前,就是說見到自己的"真面",然後回復到從前,找回自己的"本源"。」
(徒):「找回自己的"本源',所以說"智慧劍" 是為了佛有多種善巧方便,"智慧劍" 也可以說是為了接引這些對武術、劍術有興趣的眾生。經由"智慧劍",當作是一種演練,它是善巧方便,最終也希望他們找到自己的"真面",回到自己的"本源"!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