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網頁瀏覽量

2020年9月18日 星期五

齒與唇互相依存

齒與唇互相依存

:「唇…,講到這個唇,唇是身的一部分,它的意義很深,齒與唇互相依存,為什麼說唇的意義很深? 唇,你有唇,你純不純,你蠢不蠢,你覺得你蠢不蠢?

:「蠢!

:「如果你又蠢、又嗔、又恨,那麼你就會很混沌、很混沌,那麼你就翻不了身、翻不了身、翻不了身;而且找不到你的本尊、找不到你的法身,你嗔、你恨、你不能忍、也不能仁,不仁、不忍,又很蠢! ! 那麼就代表你這個人怎麼樣?

:「很蠢!

:「很蠢、很蠢、很笨、很笨! 縱使你有慧根、有六根,但是你的意根,你也有意根、眼耳鼻舌身,為什麼我要講到這個唇,每個人都有唇,有上唇、有下唇,祂構成身的一部分。

那這個意根、慧根有淺、有深,都要透過我們的唇,來表達是不是要有這個唇;你對於這個唇,有沒有甚麼疑問,除了齒與唇相互依存,對於這個唇,你有沒有甚麼看法?

:「唇,是因何而存? 哪個唇? ?

:「齒與唇是不是要互相依存?

:「是!

:「有齒無唇,是甚麼情況呢?

:「有齒無唇…,」

:「就不能夠保溫。」

:「不能夠保溫。」

:「對! 還有呢?

:「還有呢?

:「哼! 你有沒有甚麼要問?

:「哪一方面?

:「你有沒有甚麼疑問? 因為我就在跟你講到…,從這個唇,我給你一個飛吻,它的意境、它的意義,有淺、有深。」

:「是啊!

:「然後呢?

:「然後甚麼?

:「你有疑問…,你的心、你的身,你有沒有疑問?

:「疑問…,當然各式各樣的疑問有很多啦,但是有些問,也是白問;因為並沒有甚麼確定的答案,或者…,」

:「你是不知道如何來區分。」

:「區分甚麼?

:「淺與深。」

:「淺與深,是不知道如何來區分,我想知道。」

:「你覺得你有沒有嗔,有沒有恨?

:「我覺得我還是有嗔、有恨。」

:「如果有嗔跟有恨,又不能夠忍也不仁,那麼你是不是會透過你的雙唇?

:「是! 會透過雙唇…,」

:「然後呢,表達…,」

:「表達我的不仁,或者不忍,或傷人!

:「嗯! ! 出口傷人!

:「是!

:「然後我們每一個人,就有六根。」

:「是! 每一個人有六根,六根對六塵。」

:「嗯! 有仇報仇,有恩報恩,所謂的仇就是說仇恨。」

:「對啊! 我知道! 有仇不必報仇,有恩一定要報恩啊!

:「對! 凡人是有仇恨、報仇恨,就是所謂的有仇報仇,有恩報恩。」

:「是!

:「如果是一個聖人…,」

:「他有仇不會報仇,有恩一定要報恩。」

:「他不嗔、不恨,他能仁也能忍。」

:「是!

:「他是不嗔恨。」

:「不嗔、不恨,能仁、能忍。」

:「嗯! 所以成為聖人,這就是說凡人、聖人的區分。」

:「是!

:「他的意境有淺、有深,凡人會嗔恨,聖人是不嗔、不恨,不嗔、不恨,凡事能忍也能仁,所以俱足甚麼? 他對人以仁、以忍,以恩來待人,他成為一個聖人。」

:「是! 其實不嗔、不恨,我可以了解。」

:「而且也不蠢。」

:「對! 不嗔、不恨,我是可以了解,能忍我想我也可以了解,能忍就是說很多客觀的環境、周遭人事物不能符合他的理想;但是他可以為了眾生的利益能隨遇而安,這個就是能忍,至於能仁,我就不知道甚麼叫能仁。」

:「仁就是兩個人,就是說可以以仁待人,兩個人才有所謂的仁。」

:「是! 以仁待人,就是待人如己,就是這個…,有福同享。」

:「不二之分,就像是同一個人、不區分,不把另外一個人當成另外一個人,就是說沒有人相、我相。」

:「這樣就是能仁啊! ! 這樣解釋得真好,無人相、我相、眾生相,這個就是能仁。」

:「是不是當作是同一個人?

:「是同一個人,就是能仁。對! 這樣解釋得很好。」

:「不要把別人當別人,不要分別,不分我與人。」

:「不分我與人,就是能仁。」

:「是不是人,本來是兩個人,你有內外之分,如果你所見的另外一個人;你對待他就像對待自己,不當作另外一個人,就是沒有人跟我之分。」

:「是! 沒有人跟我之分,就是能仁。這個善哉! 善哉! 大哉問! 大哉答!

:「哈哈哈! 你覺得我這樣子講,是不是不過分,恰如其分?

:「恰如其分,對! 這樣解答很好。」

:「是不是叫恰如其分而不分?

:「對! 不分! 那世界上的紛紛擾擾就是因為分,就是要分。」

:「就是分別、執著的意思。」

:「對! 就是不仁,因為不忍、不仁,才有這些紛紛擾擾。」

:「才有所謂的糾紛。」

:「對! 就是有所謂的糾紛,就是因為不仁。」

:「有沒有道理?

:「有道理。」

:「所以世尊被稱為能仁,釋迦是不是能仁?

:「是啊! 因為祂無人、我、眾生、壽者相,就是所有的眾生都成為一體、一人,所以是能仁。」

:「所以都會變成是同一個人,共用一法身。」

:「同一個人,共用一法身,喔! 是這樣子!

:「是不是每一個人都共同一法身,就不會分,不分人與我,也就是說沒有人跟我之分。」

:「沒有人跟我之分,對! 沒有人跟我之分,是!

:「所以這是不是世尊、佛陀祂解釋成能仁,祂的名字是不是叫做能仁?

:「是! 叫能仁。」

:「這樣子叫做能仁。」

:「能仁,也能忍。」

:「祂也能忍,沒有人、我之分。」

:「既然能仁,當然能忍啦!

:「所以才會共一法身,每一個人其實是共一法身,都可以共同來生存。」

:「共同來生存。」

:「所以齒與唇互相依存!

:「是!

:「是不是齒與唇互相依存?

:「是!

:「所以我講過我給你一個飛吻,要用心來聽聞,讓你的心、你的身都很穩,四平八穩。」

:「讓我的心、我的身都很穩,四平八穩,不嗔、不恨,能仁、能忍,當然是四平八穩,八風不動。」

:「嗯! 你覺得這樣子意境深不深?

:「意境由淺入深,眾人都可以認同、理解,理解、認同。」

:「所以你現在更清楚。」

:「更清楚了,現在更清楚甚麼叫做能仁。」

:「大概知道了。」

:「知道了。」

:「因為大部分的人是不是搞不清楚?

:「對啊! 大部分的人搞不清楚甚麼叫做能仁,甚麼叫做能忍,其實搞不清楚;能仁對他們來講只是個名相,就像釋迦一樣只是個名相,但是它的意義是甚麼,大家並不清楚。」

:「是啊! 每一個人都有人我之分,我們都聽聞佛陀講經說法,祂都看過內文-文章、文字,可是眾生每一個人,因為他心存人我之分。」

:「是! 心存人我之分。」

:「他沒有辦法反聞聞自性,無法反聞。」

:「無法反聞聞自性,這個自性就是法身嗎?

:「自性就是你自己啊! 本性、自性。」

:「那眾生共一法身,這個法身就是自性啊!

:「法身,對啊! 每一個人就有一個肉身;但是共同一法身,就是這個法身是不分,共同一法身,就是說他的境界之深是不分。」

:「是!

:「佛性是不分!

:「佛性不分!

:「你有佛性,我有佛性,可是這個佛性祂是不分、都有佛性,這個佛性本身是不分。」

:「佛性本身是不分。」

:「嗯! 祂本身the nature itself不分。」

:「這個分因為有兩個意思啊! 一個是distinguish,一個是seperate,這個分是不distinguish,還是不seperate?

:「不distinguish,就是說你有自性、我也有自性,你有一個法身、我有一個法身;可是共同一法身,就是說法身本身是境界、祂的深淺是同樣的。

每一個人都有自性、都有佛性、都有法身,但是當你證得了法身,祂是沒有分別、人我之分,祂是不去起分別;同樣祂本身是不增不減、不垢不淨,這就是佛性,當你證得了祂,其實是無證無得,是得甚麼? 就是你的自性,明心見性就是你的本尊、就是法身,你還是不懂啦!

:「我漸漸有比較領悟了!

:「慢慢的有感覺?

:「對!

:「就是說你有法身、我有法身,但是我們是共用一法身,這個法身祂本身是不分;你有佛性、我有佛性、佛陀也有佛性,但是佛、眾生是不是不分?

:「是啊!

:「所謂的不分是這樣的不分,人我不分,其實是有一個人、一個我;但是你不要分,沒有分人或我,你就是共同一個人。」

:「共同一個人,也是共同一個法身嗎?

:「這樣聽得懂了嗎? 但是你看到的是不是還有不同的人,你一直有人、我,人相、我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四種,一直存在、一直去給它分,所以你沒辦法證得法身。

法身祂本來存在,是無證亦無得,因為你一直分別、執著,所以你就無法證得你本有的法身、跟自性,你不分、那你的法身就起來了;因為你有人我之分,當你這樣看到一個人,你就知道說這是另外一個人,第二個人跟我,你就是有人我之分。」

:「對!

:「你這樣子有人我之分,你就不是一個人,你就是兩個人。」

:「是!

:「佛陀是不是告訴我們共同一個法身? 你一直有兩個人、三個人、四個人,這樣是不是有眾生?

:「是啊!

:「如果有兩個人,是不是人我之分,那另外還有一個眾生,是不是三個人? 你這樣子越分越多人,但是你把他當成是一個人,沒有人我之分,也沒有眾人就是眾生,甚麼叫做眾生,眾生就是眾人,對不對? 眾生就是第三個,眾人就是many people,你心存眾人、人我之分,所以你沒有辦法看成是同一個人。」

:「是!

:「你一直分、一直分,分別執著的意思,你沒有辦法證得自性,也沒辦法證得法身,因為你執著的是肉身之分,有這個肉身,從你的眼睛所看到的有自動分別,是不是叫人我之分?

:「是!

:「你現在聽得懂嗎?

:「聽得懂!

:「大概懂吧!

:「懂!

沒有留言: